底字的含义
底字的解释
底
- 五行:火
- 康熙笔画:8
- 拼音:dǐ
- 繁体:底
- 笔画:8
- 部首:广
底字寓意
【底】底这个字代表着丰富、稳重、财富、务实、稳定和胜利。取名时底也可用来传达这些美好寓意。
底字解释
【底】底:指物体的最下部分,后也引申指根基,基础,末尾等。
底字诗词来源
【底】出自唐代刘禹锡的《西塞山怀古》:千寻铁锁沉江底,一片降幡出石头
出自金朝元好问的《台山杂咏》:太行直上犹千里,井底残山枉呼号
出自唐代韦应物的《寄全椒山中道士》:涧底束荆薪,归来煮白石
出自宋代萧德藻的《樵夫》:归来涧底磨刀斧,又作全家明日谋
出自金朝元好问的《台山杂咏》:太行直上犹千里,井底残山枉呼号
出自唐代韦应物的《寄全椒山中道士》:涧底束荆薪,归来煮白石
出自宋代萧德藻的《樵夫》:归来涧底磨刀斧,又作全家明日谋
底字的字义
【底】☆ 底 <动>
☆(形声。从广,氐声。本义:止住;停滞)
☆隐藏。
☆达到。
☆引致。
☆磨砺。
☆底 <名>
☆最下面,底端。
☆底子;基础。
☆草图、草案、草稿、预备性或试验性的略图或文本。
☆底细;内情。
☆引申为尽头;末尾。
☆几何图形的基线或基面。
☆文物,史料,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来的证据、知识或资料。如:留个底儿
☆构成观察或体验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、物理或物质条件。如:白底红花
☆底 <代>
☆疑问代词。何,什么。
☆指示代词。此,这
☆底 <副>
☆尽;极
☆的确;确实。如:底确(定准)
☆(形声。从广,氐声。本义:止住;停滞)
☆隐藏。
☆达到。
☆引致。
☆磨砺。
☆底 <名>
☆最下面,底端。
☆底子;基础。
☆草图、草案、草稿、预备性或试验性的略图或文本。
☆底细;内情。
☆引申为尽头;末尾。
☆几何图形的基线或基面。
☆文物,史料,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来的证据、知识或资料。如:留个底儿
☆构成观察或体验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、物理或物质条件。如:白底红花
☆底 <代>
☆疑问代词。何,什么。
☆指示代词。此,这
☆底 <副>
☆尽;极
☆的确;确实。如:底确(定准)
底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底】【唐韻】都禮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典禮切,?音邸。【說文】山居也。 又【說文】下也。又【玉篇】止也。【爾雅·釋詁】底,待也。【註】止也。【疏】底者,在物之下,是亦止也。 又【玉篇】滯也。【左傳·昭元年】勿使有所壅閉湫底。【註】底,滯也。【晉語】戾久將底,底箸滯淫。 又【增韻】器臀也。【詩·大雅】于橐于囊。【箋】無底曰橐。有底曰囊。 又文書槀曰底。【春明退朝錄】公家文書稿,中書謂之草,樞密院謂之底,三司謂之檢。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,卽貞明中崇政院書也。 又凡供役使者曰小底。【晉公談錄】皇城使劉承規,在太祖朝爲黃門小底。 又設疑之辭。【匡謬正俗】俗謂何物爲底。此本言何等物,後省何,直云等物耳。應璩詩云:用等謂才學,言用何等才學也。去何言等,其言已舊,今人不詳根本,乃作底字,非也。唐人詩多用底字。【杜甫·寄王陶二少尹詩】文章差底病。【韓愈·曲江寄白舍人詩】有底忙時不肯來。 又與厎通。【韻會】厎,通作底。【詩·小雅】靡所底止。【傳】底,至也。 又與砥通。【前漢·枚乗傳】磨礱底厲。【註】底,柔石也。 又叶都木切,音啄。【郭璞·東海外大壑讚】寫溢洞穴,暵昏龍燭。爰有天壑,號爲無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