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含义

咄字的解释

  • 五行:
  • 康熙笔画:8
  • 拼音:duō
  • 繁体:
  • 笔画:8
  • 部首:

咄字寓意

【咄】这个字有喜悦、温柔、聪明、灵活、果断和勇气等美好寓意,适合起名时表达各种积极向上的意义。

咄字解释

【咄】:表示呵叱,呵叱声。

咄字诗词来源

【咄】来自唐诗:张九龄所著《与生公游石窟山》共携手,冷然且驭风。
来自宋词:陈瓘所著《卜算子》汝何人,眼在眉毛下。

咄字的字义

【咄】☆咄 <叹>
☆(形声。从口,出声。本义:呵叱声) 同本义
☆咄,相调也。--《说文》
☆咄,相诃也。--《字林》
☆咄,啐也。--《苍颉篇》
☆咄!口无毛。--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。注:“叱咄之声。”
☆又如:咄叱(呵责);咄啐(呵斥);咄骂(呵斥辱骂)

咄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【咄】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當沒切,敦入聲。【說文】相謂也。【前漢·李陵傳】立政曰:咄,少卿良苦。 又【廣韻】呵也。【戰國策】呴籍叱咄。【前漢·東方朔傳】朔笑之曰:咄。【註】師古曰:咄,叱咄之聲。 又泉名。【寰宇記】咄泉在淨戒寺北,人至泉旁,大叫大涌,小叫小涌,咄之則涌彌甚。 又【韻會】咄咄,驚怪聲也。【後漢·嚴光傳】帝卽其臥所,撫光腹曰:咄咄子陵,不可相助爲理耶。【晉書·殷浩傳】但終日書空,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。 又【增韻】咄嗟,咨語也。【晉書·石崇傳】嘗爲客作豆粥,咄嗟便辦。 又【正字通】或曰汾晉之閒,尊者呼左右曰咄,左右必諾。司空圖作休沐記用之。 又【前漢·西域傳】郁立師國,王治內咄谷。【註】咄,丁忽反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都括切,音掇。【玉篇】叱也。 又【前漢·東方朔傳註】鄭展曰:咄,音豽裘之豽。◎按師古以鄧說爲非,然鄧有此音,今存之。 又叶都聿切。【蘇轍·香山賦】母令東坡,聞我而咄。奉持香山,稽首仙釋。

与咄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

与咄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